戴斌::中日旅游的活力 未來是年輕人主導的
中國網3月15日訊 今天,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應東洋大學邀請赴東京出席“牽引觀光立國的人才培養(yǎng)”為主題的東洋大學國際觀光學院成立紀念研討會。會上,戴斌院長接受東洋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并發(fā)表了題為“年輕人的未來 & 中日旅游的活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竹村牧男校長,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去年秋天,影響了幾代人的“櫻桃小丸子”劇場紀念版《來自意大利的少年》登陸中國銀幕,一時觀者如織,好評如潮。是啊,每個人都經歷過別樣的童年,心中也住著一個言行呆萌、愛美麗、愛幻想的櫻桃小丸子。記得在放河燈時,安德烈問小丸子長大后想做什么,想做漫畫家,那一刻她的眼睛里閃爍著煜煜的光輝。
是啊,每個人都經歷過別樣的童年,
心中也住著一個言行呆萌、愛美麗、愛幻想的櫻桃小丸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致力于“讓國民財富像自來水一樣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們小時候立志要當科學家,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讓國家富強。80后、90后的年輕人為事業(yè)而奮斗的同時,也追求“小確幸”。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強盛相關,固然值得致敬,而做好合格的國民,過好自己的生活,再加上漫畫家的未來,也是很好的啊。事實上,真正能夠打動人心往往是那些普通人的夢想和尋常的溫暖。聽見小丸子在放燈時說,“要是以后我長大了,變成了大美女,以后再見面時你看到這個東西時一定要相信是我”。聽見安德烈在機場分別時說,“遇見你,讓我覺得很幸?!薄?/p>
那一刻,我能夠感受安德烈爺爺和居酒屋老板上個世紀結下的友誼,穿越時空又回來了。經過游學和跨文化的交流,來自意大利的少年和櫻桃小丸子一起長大了。我想,年輕人的世界里一定有傳承,也有未來,也有旅游的活力源泉。
老師們,同學們,
今年春天,在中日旅游交流的繁榮與挑戰(zhàn)并存的關鍵時刻,我來到書生意氣的東洋大學,獲聘貴校的最高榮譽學銜,深感榮幸。回顧自己學術生涯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及其時代背景,不由得感慨萬千。
1986年,在江南的馬鞍山市讀書,周末去采石磯公園,常常會在詩人李白的墓前看到有日本游客環(huán)立,誦讀唐詩中那些經典的詩句。那是中國入境旅游發(fā)展的黃金年代,也是中日民間交流的美好年代。我的夢想是將來也能成為一名旅游工作者,也能夠帶上《雪國》,實地去看看川端康成先生所描述的日本。
我的夢想是將來也能成為一名旅游工作者,也能夠帶上《雪國》,實地去看看川端康成先生所描述的日本。1998年,研究生畢業(yè),正逢國民旅游興起。無論是業(yè)界,還是教育和學術界,有旅游相關的組織和人員,到處被需要,頗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感。最近十年,隨著大眾旅游和國民休閑時代的到來,旅游逐漸成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最為活躍的領域,國家對旅游的戰(zhàn)略擺位不斷提升。無論是做旅游教育,還是做旅游研究,總的感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確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拜國家和時代所賜,自己在旅游教育和研究領域,除了繼續(xù)精進自己的學術專長以外,先后主導籌建酒店學院、政府智庫和數(shù)據中心。深知所有的學銜和政職并不是榮耀,而是均需窮己一生的責任與擔當,此一份榮聘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值此中日旅游互訪規(guī)模持續(xù)刷新紀錄之際,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沒有年輕人的相互了解和頻繁交流,就不可能有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日本就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場,最高時達到全部入境外國人的22.1%。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國民出境市場的持續(xù)高速增長,中國在日本的國際客源市場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大,據日本政府觀光局數(shù)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民訪日達到歷史最高值,占總體入境游客的26.5%。事實上,中日兩國已經互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場和海外旅游目的地。2016年,兩國旅游互訪人數(shù)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881.1萬人。在繁榮的背后,我們也要看到年輕人在相互了解和溝通交流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疏離感。相對于歐美、亞歐、亞美之間的青少年旅游交流,我們在頻度和深度兩個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值此中日旅游交流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更多的青年學生身體力行,做鄰國旅游的先行者,做民間交往的傳承者,做文教交流的創(chuàng)新者。中日是大國,也是鄰國。從全球范圍來看,鄰國,特別相鄰的大國之間都是互為最重要的旅游市場。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2015年美國公民赴鄰國加拿大的數(shù)據是1247萬人,加拿大赴美國數(shù)據是1663萬人。隨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希望有更多的日本朋友來實地看一看歷史悠久又生機勃勃的中國,國家強盛又人民幸福的中國,不忘過去又繼往開來的中國。根據國務院發(fā)布的《“十三五”旅游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到2020年,國民出游率將達到5次,旅游總收入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境旅游1.5億人次。一個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對于包括旅游在內的人文交流和政經交往都是有益的。兩國從事旅游教學研究的機構和群體,需要更多的相互傾聽,以深厚學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向各自的政府、商業(yè)和社會各界傳遞理性的聲音。當然,這樣做可能會有一些阻力,但是我相信同行者會越來越多。
值此世界旅游發(fā)展需要新理念、新思想之際,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當代旅游實踐,構建面向未來的旅游思想。長期以來,旅游理論和發(fā)展實踐主要是圍繞著觀光發(fā)展而起的。觀光時代強調差異性,強調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資源的獨特性,強調國家層面的宏觀敘事,有時也會用國家形象代替旅游形象。旅游理論對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客源向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流動,以及這種流動所引起的生活現(xiàn)象和社會關系的解釋較強。隨著旅游權利的普及,游客更強調對目的地生活方式的體驗,更強調對本地休閑和商業(yè)環(huán)境的分享。客源不僅在發(fā)達經濟內部流動,或者從發(fā)達經濟體向欠發(fā)達經濟體流動,還從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向發(fā)達經濟體流動,而且消費更多。隨著城市和鄉(xiāng)村越來越成為獨立的旅游目的地,像日本熊本縣的“熊本熊”、奈良縣的“鹿兒君”、中國四川省的“大熊貓”等區(qū)域性的旅游形象開始為更多人所接受。
老師們,同學們,
中日之間的旅游交流,一定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是年輕人的,也只有年輕人才可以重構旅游的活力。無論我們這一代人如何努力,總要退出歷史舞臺和學術講臺的。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得思考,等到90后、00后長大了,站在臺上的那一天,他們將如何言說呢?
就拿文學、音樂和影視來說吧,《源氏物語》、《雪國》、俳句、能樂、尺八、高倉健和粟原小卷,與富士山、新干線一道,構成了我們這代人對日本的想像。長城、故宮、兵馬俑、敦煌、周恩來、鄧小平、改革開放則是上一代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這些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和國家層面的宏觀敘事依然是中日旅游交流的本底色彩。可是也要看到,今天的青少年是看著《火影忍者》、《千與千尋》這樣的日漫長大的。還有微信、微博上那些溫暖的小故事,比如只為一名高中生保留的火車站,比如老人一生守護的書店,比如八年種植才結下一顆蘋果等,開始一點一點地建構起年輕人心中的日本新形象。據我所知,從偶像組織EXO退團單飛的張藝興,在日本年輕人群體中也是頗有人氣。假以時日,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會在日本年輕人心中培育出中國新形象吧。這些今天看起來可能還是亞文化或者說非主流的青少年文化,誰說將來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旅游形象呢?
火影忍者
千與千尋
除了旅游形象的演變、建構和傳播,生活方式和商業(yè)環(huán)境也是年輕人選擇旅游目的地時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素。過去的旅游是看山看水看古跡,后來是“爆買”,現(xiàn)在則希望在一國一地多呆些時光,充分體驗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特別是那些既有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又有當代時尚感覺的生活方式。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木心寫下的《從前慢》,已經被譜成歌曲,在年輕人群體廣為傳唱。帶一本書旅行、精品酒店、民俗客棧、定制旅游已經開始成為時尚。游客到了日本也希望能夠更多地體驗溫泉、雪景、美食、都市和鄉(xiāng)村。在年輕人的影響下,改變正在進行,未來已經到來。
除了傳統(tǒng)的行政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以外,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年輕人所推動的新型商業(yè)機構在中日兩國旅游交流進程中開始扮演更為核心的角色,發(fā)揮更為關鍵的作用。過去,旅游局、國旅(CITS)、交通公社(JTB)、國航(Air China)、全日空(ANA)等機構是旅游業(yè)的象征。
現(xiàn)在,中國的攜程、途家、螞蜂窩、日本的H.I.S、Relux住宿預訂網、HNA旅行社等JATA新會員,攜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移動通訊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優(yōu)勢,已經站到了滿足國民旅行新需求、推動旅游產業(yè)新發(fā)展的前沿了。
如果看不到這些變化,特別是年輕人主導的時尚、科技、創(chuàng)意和新生活對旅游業(yè)的影響,繼續(xù)固守傳統(tǒng)的經驗,我們終將被時代所拋棄。
不久的將來,在座的各位同學就可能會成為政商學媒各界的精英,將對中日旅游交流的未來走向產生持續(xù)而深遠的影響。放長歷史的視野,任何個體的角色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就像“青蛙跳進水里,撲通一聲”。只是生逢這個波瀾壯闊的旅游時代,我愿意與各位一道,以學術和教育的名義,為中日旅游交流可持續(xù)的未來竭盡所能。(戴斌)
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7-03/15/content_40460171.htm